摆摊吧,后浪!这句话除了调侃还有哪些更深的含义?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前阵子,风靡B站却差点歪楼的《后浪》火了。人们纷纷开始以前浪、后浪自居,一股扑面而来的“浪”潮席卷了整个网络。而紧接着,随着国家开放大量可以合法摆摊的区域,一时间,“摆摊”二字也引发了一波朋友圈刷屏狂潮。
“集妹们,动起来啊?”、“兄弟,你摆摊了吗?”、“今夜,我们一起摆摊”等等,成为了人们朋友圈的新格式。而在这之中,一句“摆摊吧,后浪”却让很多人止住了原本爽朗的笑声。
什么时候,后浪的出路,竟然成了摆摊。
近日,随着摆摊的热度不断提升。很多人开始调侃,让祖国的后浪们去摆摊,抓紧时间积累人生的第一桶金。可是这调侃,调着调着就变了味道。什么时候祖国的后浪们,最理想的工作成了摆摊?
还记得小时候,虽然父母没有说摆摊是没有出息的行为,但在我们曾经的认知里,摆摊依然是没有文化的无奈之举。换句话说,如果能考入985,拿下硕士攻读博士,后浪的未来,怎么都应该比摆摊要更好吧?
可事实上,现实的写照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当学校门口卖烤冷面的王阿姨开上了奥迪,当学校门口卖章鱼小丸子的张大叔开起了实体店铺,当地铁站旁卖手抓饼的吴大爷喜提新房。似乎一切都不是我们曾经认知的模样。
考上大学或许不算什么太大的本事。但为什么我们努力的学习,摄取知识,到头来的收入,还不如摆摊?千万别说摆摊忙,摆摊累。难道每天996的社畜不累吗?为什么要喊话后浪去摆摊?
这不是调侃、不是玩闹。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助与无奈。去摆摊吧,因为赚得多。去摆摊吧,因为时间自由,去摆摊吧,因为摆摊比你坐在办公室里日复一日的加班要更有出路。正因为有这样的现状,“摆摊吧,后浪”才能说得那么轻松、那么昂扬。
我其实从来都不敢去想,当摆摊的不再是年过半百的叔叔阿姨们,而是一个个洋溢着青春的面孔,那副画面该有多么的可笑。我从未瞧不起摆摊,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走到哪里都足以抬头挺胸。
但我想说的是,摆摊不是唯一的出路。后浪的未来,有高楼大厦,有SOHO银座,有CBD更有王府中环。或许身处其中的你未必是行业精英,又或许努力生存的你只拿着微薄的工资。但当每一天的照样升起,后浪们该做的,应该是后浪喜欢的,而不是迫于生存,无奈之举的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