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泰来 乐极生悲的典故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否极泰来的典故:
否极泰来来自<易经>的两个卦名,本来在易经中是泰在前,否在后的,泰表示的大多是好运,否则相反,原卦为泰终否至,春秋时期人们后过来用就成了"否终则泰",再往后就成了 "否极泰来",用今天的话说就成了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二、乐极生悲的典故:
战国时期,齐威王是个喜欢彻夜饮酒的君王,有一年楚军进攻齐国,他连忙派自己信得过的使节淳于髡去赵国求救。淳于髡果然不辜负齐王重托,到了赵国就请来了10万大军,吓退了楚军。当然,齐威王十分高兴,立刻摆设酒宴请淳于髡喝酒庆贺。齐王高兴地问淳于髡:“先生你要喝多少酒才会醉?”
淳于髡一看这架势,知道齐王又要彻夜喝酒,必定要一醉方休。 他想了想回答道:“我喝一斗酒也醉,喝一石酒也醉。”齐王不解其意,淳于髡解释自己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下酒量会变化:
“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喝酒到了极点,就会酒醉而乱了礼节;人如果快乐到了极点,就可能要发生悲伤之事。所以,我看做任何事都是一样,超过了一定限度,则会走向反面了。”
这一席话说得齐威王心服口服,当即痛快爽朗地表示接受淳于髡的劝告,今后不再彻夜饮酒作乐,改掉可能走向自己反面的恶习。就这样,“乐极生悲”这成语由此而来。
扩展资料:
否极泰来和乐极生悲意思详解:
1、否极泰来: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出自中国典籍《周易·否》和《周易·泰》。
示例:老舍《四世同堂》五四:“莫非否极泰来,要转好运么?”
2、乐极生悲: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出自《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译为事物太兴盛了就会开始衰败,太高兴了就会发生悲伤的事。
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谁知乐极生悲,一朝触犯了朝廷,阖门待勘,未知生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否极泰来 (汉语词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极生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否极泰来,乐极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