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八拜之交”中的八个典故都是什么啊?

“八拜之交”中的八个典故都是什么啊?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八拜之交”,八并不是指代某种行为的八次重复、不是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隆重到每次见面都要低头拜八次那么严重,而是代表八种交友状态。分别指伯牙和子期、廉颇蔺相如、陈重雷义、元伯巨卿、角哀伯桃、刘关张、管鲍之交及孔融祢衡。

1、伯牙和子期

伯牙子期多用来形容知音之交,故事出自《列子·汤问》。而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

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八拜之交”中的八个典故都是什么啊?

2、廉颇蔺相如

池会结束后,廉颇蔺相如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

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

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调转车子避开他。

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

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

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蔺相如和廉颇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八拜之交”中的八个典故都是什么啊?

3、陈重雷义

陈重字景公,是豫章宜春人。自幼与同郡人雷义为友。雷义字仲公,是豫章鄱阳人。两人同师学习《鲁诗》《颜氏春秋》。当地太守推举陈重为孝廉。陈重请求把功名让给雷义。陈重先后向太守申请了十几次,太守都不同意。

直到第二年雷义也当上了孝廉才罢休。后来陈重与雷义都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代替同时做官的一个人受罪,被罢官离去。陈重见雷义离去,自己也紧跟着以有病为由辞官回了家。 回家后,刺史举雷义为茂才。

雷义想把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同意。雷义就披头散髪假装疯癫不接受举荐。因为陈重雷义二人做官要一起做,官阶要保持同阶。可以说是官阶求同等,形影不相离。

所以他们的同乡说:“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言外之意就是胶漆粘在一起自认为是很坚固的,可是陈重与雷义的结交比胶漆粘在一起还坚固。

“八拜之交”中的八个典故都是什么啊?

4、元伯巨卿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 县)人,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 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 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 父母,见见小孩。"

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 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 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呢?"张劭 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

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 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

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得上?"张劭说: "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 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戴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 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

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 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骑着马要在张劭埋葬的那天,赶到祭奠。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

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 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 止埋葬。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 卿。"

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八拜之交”中的八个典故都是什么啊?

5、角哀伯桃

来自于“羊左”的典故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战国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

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八拜之交”中的八个典故都是什么啊?

6、刘关张

刘备有两个结拜兄弟,他们是张飞和关羽。这天,刘备挑着一担草鞋去市场卖。到了市场,刘备注意到市场前的墙壁上新贴了一张大红告示。告示上写着:“现在国家处在动乱之中,希望有志之士报名参军,为国效力。”

刘备想想自己的处境,不禁长叹一声。忽听背后有一声冷笑:“好好儿的汉子,不去为国家出力,站在这儿叹什么气?”刘备转过头,见一个满脸胡子的大汉,睁着双圆眼睛在看他。

此人叫张飞,在附近开了一家小酒店。张飞把刘备拉到自己开的酒店,叫店小二上了酒菜。两人喝着酒,张飞说:“我看你也不是个替通人。我还有点余钱,我们一起干,如何?”刘备非常高兴。

此时,关羽大步走了进来,大声说:“快拿些酒菜来,我还要去投军呢。”刘备和张飞都很欣赏关羽,就请关羽过来一起坐。

三人在一起越说越投机,张飞很兴奋,他提议道:”我们结为兄弟好不好?”于是在酒店后面桃花盛开的园子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燃香行礼,结拜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三兄弟。

“八拜之交”中的八个典故都是什么啊?

7、管鲍之交

从前,齐国有一对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

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

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

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zhū)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ìng)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jiū)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裤腰,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

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呢!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八拜之交”中的八个典故都是什么啊?

8、孔融祢衡

祢衡是在十五岁的时候拜孔融为师的,这一年孔融已经四十岁了,两个人年龄差距大,但是却不影响他们的革命友谊,两人趣味相投,相处融洽,感情已经超出了师徒情谊,所以二人又结为了好友。

祢衡二十四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做到过目不忘了,这样的本事在古代是了不起的,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各种速效记忆法,如此才华横溢的祢衡,很快就出名了,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祢衡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看不起官宦。

不只是祢衡有这个看法,古代的读书人大多寒门子弟,自然对当官的没什么好感了。可是既然没有好感,他们又何必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呢?这其实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人嘴里说着讨厌官宦,但是自己都想当官。

祢衡就是因为这个缺点,没多久就把曹操给得罪了,原来是这祢衡击得一手好鼓,再加上之前大放厥词说了很多曹操的坏话,曹操也是个小心眼的,就想羞辱他一番,便让他在晚宴上表演击鼓。

到了表演这一日,祢衡没有穿鼓手的衣服,只是穿着自己的寻常衣服,曹操就问他为何不换呢?祢衡说可以换,曹操没想到他当众就脱了一个精光,当场换了鼓手的衣服。

曹操事后说本来想羞辱祢衡,却不想反被他将了一军。孔融得知此事后,害怕曹操寻思报复祢衡,自己也心疼小友,便说服了他前去给曹操道歉。谁成想,这祢衡居然拿着一个木杖在营帐前大声数落曹操的罪状,孔融最终还是没能挽救自己朋友。

后来曹操就将祢衡送给了刘备,刘备又将他送去给了黄祖,最后还是因为自己的狂妄和出言不逊得罪了黄祖被杀了。

忘年之交说的就是孔融和祢衡年龄有差距,但是他们的思想、灵魂却非常契合,友谊是建立在志同道合之上的,无官年龄的。

孔融也正是因为觉得祢衡跟自己合拍,才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他,祢衡也没让他失望,他在孔融面前性格也不孤僻了,说话也不张狂了,换句话说没有孔融,祢衡哪怕过目不忘,

也没有学习的条件,所以他们亦师亦友,两个人都是孤芳自赏类型的,难得遇见个知己,就像俞伯牙和钟子期一样,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八拜之交”中的八个典故都是什么啊?

扩展资料:

八拜之交:

第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第二拜:廉颇相如刎颈之交。第三拜:陈重雷义胶漆之交。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第六拜:刘关张生死之交。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鲍之交。第八拜:孔融祢衡忘年之交。

典故:

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

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

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拜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