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不语之仙墩鬼泣》中称周遇吉为阴阳端公,历史上的周遇吉真的有这个称号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历史上的周遇吉没有“阴阳端公”的称号。
历史上有周遇吉此人,但是阴阳端公”的称号为《鬼不语之仙墩鬼泣》作者天下霸唱杜撰。
周遇吉(1600年—1644年),明末锦州卫人。根据周遇吉直系后人称其原籍为山东蓬莱人,又按周氏家谱称其原籍为今江苏睢宁县风虎山,其妻子刘氏为蒙古人。
为人勇武善射,加入行伍之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极为勇敢,逐渐从普通士卒提拔为明朝军队的京营游击。为扭转卫所兵士战斗力下降而由兵部侍郎于谦改革兵制招募的一支军队,因为全部驻扎于北京,亦称京营。
到了明朝末年,京营将领很多都是靠家庭背景和裙带关系取得职位的官宦子弟,他们对于出身下层忠厚鲁直的周遇吉颇为轻视,周遇吉曾对他们说:“各位都是家世良好的纨绔子弟,只怕将来难以征战疆场,平时为什么不勤于操练以抱效国家,而愧对朝廷的俸禄呢?”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
甲申国变之年,当明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降的时刻,周遇吉特立独行的举动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历史上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李自成因此一度准备撤回陕西,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士卒们还在说:“如果每一镇的主将都象周总兵那样,我们如何能够到达这里?”
弘光帝(福王)在南京即位之后,追封周遇吉为太保,谥号忠武,列祀旌忠祠。明末清初的一些历史著作也极力渲染宁武关之战,出现了许多互相矛盾、难觅历史原貌的描述。
其实,宁武关之战的相持时间长短、激烈程度、战绩大小都是次要的,这些无谓的争论丝毫不影响周遇吉本人“舍身取义”的价值。 周遇吉在宁武长期得到普遍的尊敬,民间戏曲有《宁武关》的剧目,县内建有周遇吉祠和忠武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