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八大样板戏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京剧八大样板戏包括:《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龙江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1、《智取威虎山》
1958年,上海京剧院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最初由上海京剧院一团创演于1958年夏。该剧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和打磨,终成为上海京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也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现代戏代表作。
2、《海港》
1963年,江青插手上海的京剧现代戏创作。以需要一出写工人题材的戏为由,决定改编李晓民创作的淮剧《海港的早晨》为京剧。剧中主要写了人民内部矛盾,并无暗藏敌人。1965年2月1日首演于人民大舞台。
3、《红灯记》
京剧艺术片《红灯记》,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八一电影制片厂1970年摄制。 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影片根据中国京剧团的现场演出拍摄,片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4、《沙家浜》
革命现代京剧剧名。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沙家浜》它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改编成京剧的《芦荡火种》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提出了修改意见,剧名由毛泽东主席定为《沙家浜》。
5、《奇袭白虎团》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是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杨育才在金城战役中的英雄事迹编写,1955年进行首演,参加了1964年的现代戏曲汇演。文革时期被确定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1972年被摄制成电影艺术片。
6、《龙江颂》
该剧产生于“文革”之前,其主旨在于赞美牺牲自己、顾全大局的共产主义精神。该剧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样板戏”的影响,其艺术上的成就是突出,但过分夸大阶级斗争的内容,以及对人物概念化的描写,也使该剧的艺术感染力受到消弱。影片基本保持了舞台剧的特色。
7、《红色娘子军》
京剧《红色娘子军》,由中国京剧团《红色娘子军》剧组集体创作编排,冯志孝、杜近芳、曲素英等主演。1972年摄制并在全国上映。该剧讲的是海南岛奴隶出身的吴清华投身革命,最终消灭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故事。
8、《白毛女》
1958年根据歌剧《白毛女》改编。中国京剧院演出。李少春饰杨白劳,杜近芳饰喜儿,叶盛兰饰王大春,袁世海饰黄世仁。除运用京剧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传统程式,还根据内容需要,在剧本、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做了革新的尝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大样板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智取威虎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灯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家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奇袭白虎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江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色娘子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