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关系”中的理和气分别指的是什么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理是世界的本体,气是本体的外化,就是表象的物质世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思想主线,中国思想家无不寻天理以明人道,人事顺应天理,所以中国哲学要先研究本体论(天理),再研究伦理观(人道)。历史发展概述理气关系问题虽然到宋代才被突出地提出来,但是“理”和“气”这两个范畴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理”通常是指事物的规律、准则,有时也指作为社会规范的礼义。<管子·心术上>:“理也者,明分以谕义之意也。”<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韩非把“理”看作是不同的事物借以互相区别开来的特殊规律,而把“道”看作是总括万物之理的普遍规律,所以说:“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气”通常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被看作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或原始材料。<周易·系辞上>:“精气为物”。唐孔颖达疏:“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庄子·知北游>中有“通天下一气耳”的说法,不仅认为万物的生成、发展、灭亡都是一气之变化,而且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认为气是构成人和万物的共同的物质基础。王充也曾提出“物气之理”的概念。在宋代以前,“理”和“气”的范畴基本上是各自独立的,它们还没有被当作对立统一的一对范畴来加以考察。把“理”和“气”作为一对高度概括的哲学范畴,用以阐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宋代理学家的一个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