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国家公园基本特征的是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国家公园基本特征国家公园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提出,但其之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我国台湾,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国家公园”都有不尽相同的定义[1]。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当属IUCN。IUCN对“国家公园”的定义:大面积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区域,设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大规模(大尺度)的生态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特性。这些保护区提供了环境和文化兼容的精神享受、科研、教育、娱乐和参观机会[2]。多种认知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目前尚有许多棘手问题,如体制机制、土地权属、投资融资、多元整合等等,这些都十分具体、现实地困扰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认识不一,争鸣不断,体制难定,方案难出”是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最真切的现状写照。自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国家公园体制”到现在,就如何进行国家公园建设,国家有关部门、大学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过很多次讨论,但见解纷呈,分歧很大:① 宏观管理说。主张对目标保护地实行宏观整合,实施一揽子计划。其方向正确,但要其进一步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指出切实可行的路径,却十分困难。② 特区建设说。主张将资源优势区区划为国家公园,设立管理委员会,以特区的模式进行管理。其思路很好,但各种利益关系交葛复杂,很难推行。③ 翻牌变性说。主张将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保护地单位翻牌变性,使其成为国家公园。这种思路简单易行,但不符合建设国家公园的初衷,毫无意义。④ 践行实干说。主张不争论、重在行动,不要考虑国家的政策与规定,各省市自定规程,自发建设国家公园。这样做马上可以取得成效,但从长远看未必有较好的效果。因为不大符合国家公园建设宗旨。国家公园的基本特征,是辨识国家公园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公园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是专业知识视角下的多要素集合。◑ 环境特征: 未受人为干扰,完全处于原生自然状态的区域。◑ 内涵特征: 具有国家层次上的风景、景观,或特殊文化。◑ 管理特征: 国家主导下的公园管理。◑ 目的特征: 环境保护与公益服务并存的建设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