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选购指南能不能给个?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想要选高品质钻石,首先要了解钻石的4C标准。4c标准也就是克拉、净度、颜色和切工。它们决定着每个钻石的品质和价格。
所谓的「4C」就是钻石评级中最重要的四个指标,即 Carat (克拉)、 Clarity (净度)、 Color (色级)以及 Cut (切工),通过对不同指标的量化,实现了对不同钻石的分级,也为后来钻石市场价格的透明化铺平了道路。想要了解钻石,想要变得更内行, GIA 钻石分级制度则不得不了解。 GIA 的钻石鉴定证书可以帮助你更加细致地了解一颗钻石。
我们拿最典型的标准型切工的圆钻为例,GIA 证书中包含了鉴定日期、证书编号、形状、「三围」、上文提到的「4C」、抛光、对称性、荧光和评语。
其中「4C」最为重要,因为它是决定钻石价格最重要的四个因素。
第一个「C」克拉数( 1 克拉= 0.2 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钻石的重量单位。毋庸置疑,越大的钻石越贵。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钻石的价格和钻石的克拉数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在其他指标相同的情况下, 2 克拉钻石的价格并不等于 1 克拉钻石的两倍(可能远高于两倍,钻石越大这点越明显),所以在购买钻石的时候不要被大克拉数钻石的价格吓到。价格的确会经常超出预期,因此在购买钻戒前要做到大概心中有数,才能不在导购面前慌乱露怯。
第二个「C」色级,也许是最影响观感的一项指标了。GIA 将色级分为从 D 到 Z 的等级,用来确定无色至浅黄色钻石的级别,并用「D」级作为最高等级(无色),而「A」并不是最高等级,这点是需要注意的。同时,字母和色级具有负相关性,所以不可误用。
不过,除了彩钻和色级最高的钻石,钻石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黄色调,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必苛求过高的色级。不喜欢白钻的人倒是可以尝试购买彩钻,而价格最平易近人的还要数黄钻了,这里的黄钻和发黄的白钻是不一样的,购买时需要额外留意,避免上当。
第三个「C」净度,它是衡量钻石内部「包裹体」多少的一项指标,级别越高,钻石内部就越干净,反之钻石则混有杂质,有的甚至影响观感。 GIA 将钻石的净度分为 6 个大类, 11 个小类:无瑕级(FL)在 10 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没有任何内含物;内无瑕级(IF)在 10 倍放大镜下观察,无可见内含物;极轻微内含级(VVS1 和 VVS2)在 10 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内部有极微小的内含物,即使是专业鉴定师也很难看到;轻微内含级(VS1 和 VS2)在 10 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的内部可以看到微小的内含物;微内含级(SI1 和 SI2)在 10 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有可见的内含物;内含级(I1、I2 和 I3)钻石的内含物在 10 倍放大镜下明显可见,并且可能会影响钻石的透明度和亮泽度。
其实,「包裹体」就像人的胎记一样,它代表了钻石的前世今生,只要钻石是天然形成的,它或多或少都会留有自然的印记。而合成的钻石则几乎无杂质,颗颗都长得相同。所以,净度也许是最不值得被要求的,因为有了「包裹体」钻石才有了它的独特性。挑选钻石时不必过于纠结净度,因为所有的指标都是在 10 倍放大镜下近距离观察的。只要你的朋友不趴在你的手边拿放大镜仔细揣摩,那么对于预算有限的你也可以放宽标准。其实只要不是 I 级(勉强算上 SI 级)的钻石,里面的杂质并不会那么容易被观察到。所以,抛开完美主义, SI 级、 VS 级的钻石性价比非常高。
最后一个「C」切工,有人说切工不重要,并不需要特意关注。但其实,切工非常影响钻石的明亮度以及「火彩」。所谓「火彩」,就是钻石将进入钻石内的白色光分解为七色光的特性。如果你听说过牛顿的三棱镜实验,那么这点对你来说就不难理解了。好的钻石切工可以使光准确地从钻石中以一个角度射入,再从另一个角度射出,从而散射出彩色的光芒。而如果切工不到位,那么「火彩」就会减弱,极端情况下钻石还会「漏光」,不光看不到任何「火彩」,钻石也会看起来非常暗淡。所以,想要自己手上的钻戒耀眼夺目,好的切工必不可少,过浅或者过深的亭部都是不理想的。 GIA 将切工分为了 5 级,建议大家选购时从「 Good 」级别(最好不要低于「 Fair 」级别)进行挑选。
by钻石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