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bear的书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就算抄袭能抄成这个水平也很不易。vivibear的书我的确看过,比如《寻龙记》、《兰陵缭乱》和《寻找前世之旅》,都是带有梦幻特色的新型历史题材小说,而并非以爱情为主。拿《寻找前世之旅》这部书来说,涉及到了秦朝嬴政、江户川的冲田总司,匈牙利吸血女伯爵,埃及法老拉美西斯、阴阳师安倍晴明、阿拉伯王子、北欧海盗、玛雅文明等等素材,可以说它是一个世界历史奇幻版的缩影。我对于这个长居瑞典学习世界史的作者,一直怀有三分敬意,以至当她被成为“抄袭女神”时我也未曾在意。 而今,“抄袭”之事被炒得沸沸扬扬,网上的骂名波涛汹涌地席卷而至,看着vivi熊窝的粉丝和网友们舌战不断,甚至新生了一个反对郭敬明、vivibear和安意如等人的“菊花教”来。看着菊花教恶搞的图片和血淋淋的批论,觉得好笑的同时我又百思不得其解,想站出来为vivibear等人说句话:文化界的抄袭,哪有那么罪大恶极呢? 作者因为看了某本书而一时灵感所致提笔创作本是无可厚非的;再说现在出书热,十本书里八本狗血,但一样被人津津乐道,为什么一定要用挑剔的眼光去批判一个人的创作呢?即便许多作品有抄袭之嫌,那也是经过作者苦心润色过的、过程中添加了许多新的东西,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创作本身的价值。再说,能集数百作品于一身,作者抄袭得实属不易;那些口出恶言的网友们,你看过的书也不少把,可你写得出数百万字的书吗?历史题材小说,依附于其他历史书籍是正常的,凭空创作就成了架空小说了。 有些人觉得抄袭可耻,孰不知自古以来文学上的抄袭是不计其数的:众所周知,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源自陈寿的《三国志》,王实甫的《西厢记》抄袭的是元稹《莺莺传》,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抄袭阿瑟布鲁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太史公司马迁著成《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还不知是抄袭了多少前人之作呢。在我看来,文学始于抄袭,古人将口口传唱的歌谣记载下来,才成了最早的文学——《诗经》。文化在历史岁月中一代代传承,哪些是原创哪些是抄袭,谁能说得清楚? 至于作者写作的目的,个人爱好还是为了盈利,这与我们读者有什么关系呢?或许是我强词夺理,我觉得作为读者注重的应是作品本身,而不是作者及其创作的缘由。我们没有因为司马相如的写作是为了奉承汉武帝而否定他的文学成就,也没有因为奥斯卡王尔德是同性恋者而鄙视他作品,就算郭沫若是文人中众所周知的流氓、他私生活乱得一塌糊涂那又怎样呢,大家还是照样品评着他的作品,口中念道着他的名言“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常言道英雄莫问出处,好多作品也不应该过于计较素材的来源;世上没有相同两片叶子,难道有绝对不同叶子?事物的存在有自己渊源,就好像人是独立的个体,可在样貌性格等方面又袭承了自己的父母一样,谁都不可能独一无二。 话说得有些远了,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文学没有所谓的抄袭,而大家鄙视的抄袭,多半是指作当学生时——考试时中瞥了他人试卷后写在自己答题卡上的那种。这里声明一点,当今抄袭成为人的一种能力,多少和社会风气有关,我就因为欠缺这种能力郁闷地度过了大学四年。我们生活中的文学,上至中央文献材料下至小学生写的作文,创作之前都要参考相关范例、处处透露着抄袭的嫌疑,抄袭得多与少,本质上没有区别。 许多人义愤填膺唾弃vivibear的人,不久前还痴迷于她的书,当“菊花教”路过时,一头扎进其中将炮火瞄准了前一秒还拜读着的书的作者。而这些人的这种随声附和,也是一种抄袭吧。既然抄袭无处不在,小说有抄袭之嫌又有何可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