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鸿海的个人经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潘鸿海的母亲是农家女,父亲是铁路扳道工,童年便在江南的青砖古巷中度过。初中时,他孤身赴苏州求学,爱上绘画,后又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的附中、本科油画系学习,在莫朴、马玉如、吴国亭、全山石等先生的悉心教授下,找到自己的绘画天地。
大学毕业后,潘鸿海被分配到《富春江画报》从事美术记者、编辑工作。在画江南题材的油画之前,他画的是连环画和宣传画。在那个美术刊物屈指可数的年代里,《富春江画报》的最高发行量竟达67万份。从1968年毕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潘鸿海整整参与和主持编辑了400期杂志。
在那段时间里,他常常下乡与农民同睡一床,画乡村教师、画赤脚医生、画刚刚诞生的小猪。这样的经历,令他熟知江南,也练就了高超的成画本事。而作为主创者,他的绘画也在全国开始有广泛影响。
前有与江南秀色相得益彰的国画,油画家要画江南,并不容易。
潘鸿海当然知道这个题材很难。但1985年,潘鸿海赴美国芝加哥美国美术学院讲学,从纽约、洛杉矶到旧金山,看遍了世界名画;8平方米的展厅里,他带去的56幅作品一夜之间售出21张,换了一堆美金。他用这笔钱,背回了两个箱子的画布和颜料,也带回了信心—— “我得到了启迪,我要做一个中国的油画家。一个成功的画家一定是画自己最熟悉的题材。所以,我要坚持画江南。”
潘鸿海又选择了难上加难——用油画画江南女子。“我最近才发现,我画了一辈子油画,都是江南风景和江南女子,唯一例外——鲁迅。”
当年走红银幕的周迅和仪琳,都曾当过潘鸿海的模特。“我们让周迅拿茶壶倒水,水溅了开来,她啪啪啪地拍了拍裤脚,动作非常优美。当时,我在心里赞叹,哎呀这个女孩,真是浑身是戏。”
而这一次展览,对于潘鸿海而言,还有一种更深度的圆满——尽管家里从来不谈艺术,但耳濡目染,如今两个女儿,都继承了父亲的衣钵。长女潘汶漪,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美术,而小女儿潘汶汛,已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国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