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河上公章句的释义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河上公注本文字简明,清晰精确,有相当浓厚的养生思想,反映了西汉社会尚黄老 神仙的思潮。注中反复讲“自爱其身,以宝精气”(七十二章);“治身者当爱精气而 不放逸”(五十九章);“深藏其气,固守其精,使无漏泄”,“深根固蒂者,乃长生 久视之道”(同上);“爱精重施,髓满骨强”(一章),“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受 天之精气,则可以久”(三十三章);特别强调了宝精爱气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河上 注本还以“去六情”、“损情去欲”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条件。认为:得道之人,损情 去欲,五内清静,至于虚极(六十章); 治身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十一章);情欲断绝,德与道合,就能 无所不施,无所不为(四十八章);除情去欲,守中和,就是知道要之门户(一章)。 河上注将治身与治国相结合,主张身国同一。以人君作为养生之道的施教对象,把 养生之道和人君的南面术联系起来。它说,治身者爱气则身全,治国者爱民则国安(十 章); 圣人治国与治身相同(三章);效法道的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 (四十三章);人能知止足,则福禄在己,治身神不劳,治国民不扰(四十四章);治 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六十章);治国当爱民财,不为奢泰,治身当爱精气,不 放逸(五十九章)。把治身的原则推而广之,扩充到治国当中,则国无不治;反过来说, 把治国的道理运用于治身,则身无不治。身与国是相通的,清静无为、知足俭啬是二者 共同的原则。这是对老子原有思想的发挥,后世道教徒解老时也继承了这一观点。 河上注中多有神仙思想,如注“谷神不死”称: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六章)。 注“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称: 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十三章)。 反映了西汉黄老思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