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怡桥的资料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据说怡桥是为了纪念教育家顾怡生而建 沿南濠河经博物苑向东,便可见到一座新修建的五孔大石桥。驻足桥上,但见濠河开阔的水面呈现眼前。大桥两旁的石栏上置有44尊小石狮,神态各异。桥东首竖有一石碑,名曰《怡桥记》,记载了建桥始末。其中云:"1952年南通师范学校为表彰教育家顾怡生先生之教泽,在学校至博物苑河堤上建怡亭,下有小桥,名曰怡亭桥。"60年代桥亭均毁。1998年夏南通市人民政府为便利交通,添景濠河,决定拓宽、东延濠南路,并投资468万元,于怡亭旧址,新建一座长60米、宽16米的五孔拱桥,定名"怡桥"。可见这座气势宏伟的怡桥,是在原"怡亭"及"怡亭桥"旧址上建造的。 怡亭、怡桥和怡园,皆为纪念教育家顾怡生而建。顾怡生(1881-1955),名公毅,字怡生,清末秀才。1902年,张謇创办私立通州师范学校,他为师范本科第一届学生,因学业优异,为校长张謇所赏识,遂留校任教,主讲《心理学》、《伦理学》等课程,并攻读日文,1911年编译《伦理学》教本,1915年编著师范教本《理学》,两书皆由中华书局出版,填补当时这类课程的空白。后任教导主任,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为止,从事教育工作近40年。他善诗、古文辞,是"通州四才子"之一,在文艺副刊上多有诗文发展。其中,《早过启秀桥》云: 夜以还余几,有人濠上过。 溪荒渔未醒,林静鸟能歌。 轻雾浴初风,微风梳绿波。 此中有真美,欣赏更如何。 ------------------------节选自《恰亭•恰桥•恰园》 另一种说法是怡桥的名称是张謇取的。 那时,张謇为了通师的学子到博物苑参观学习方便,在通师校舍后筑了一条土堤和博物苑相连接。为使南北城河水流相通,土堤中段留下豁口,此处造了一座约两丈长,一丈多宽漏空的木板桥。在此桥收工之日,张謇来桥上,观察四周景色,心旷神怡,便和管事先生和木匠师傅们说道,此桥名谓怡桥吧!是取怡然畅快的意思。 还有另一说: 张謇的前半生读书投考,含辛茹苦,后又为地方建设奔波,总算事业有成。然美中不足,夫人一直没有身孕,张謇为此心中颇为不快,这也是人之常情。后来他终于得子,非常高兴,为儿子取名“怡祖”,即祖宗也欢喜也。一次,张謇到通师看望师生员工后,和一班师生去博物苑,经过土堤小木桥处,有位老师说道,四先生,为小桥取个名吧。张謇看看一群孩子笑着道:后起之秀,心旷神怡,南面的叫起秀桥,此桥就叫怡桥吧。其实张謇既为生了个儿子,又为通师这班可爱的学子而高兴,所以取“怡”为桥名。 -------------《“怡桥”桥名来历》 作者:张自强 舟过公园桥,进东濠河。前有一园,以"怡"为名,为纪念教育家顾怡生所建。园之东"怡桥"五孔,园之西藕荷满塘,园之中临河一"怡亭",半浮水上。垂柳如拂尘,虚掩其檐;红灯似月影,半照其窗。树影游移,妙郎低语,幽景怡人。 节选自《醉游濠河记》 作者:袁瑞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