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笑》的原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笑》
作者:冰心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地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地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地。田沟里的水,潺潺地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微笑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地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缩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扩展资料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笑》是现代作家冰心于1920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展示了三个笑容:从安琪儿的笑容,想起五年前在田野路上看到的一个孩子的微笑,十年前在海边小屋前看到的一个老太太的微笑。三张笑脸伴着鲜花,美丽温柔,亲切和蔼。
被赞作“最初的美文”《笑》,该部作品诠释了“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爱回家自然,成为冰心早期成名作之一。
作者通过这三幅笑影,体会了世间的美好,将对于“爱”和“美”的呼唤转达给了读者们。全文构思巧妙、联想自然、语言清丽亦描写生动。
冰心先生的“爱的哲学”这种蒙太奇结构所造成的艺术效梁,不仅在形式匕使文章具有了新颖的结构特点,而且由于压缩了繁琐的交代,、删去了中间过程,这就使读者能够集中精力感受爱的潜流的波动;同时,高度凝炼的、以跳跃形式出现的内容,又为我们鉴赏时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冰心先生写《笑》的时候,年仅20岁,那时的她是一个“爱的哲学”的信奉者,其作品也主要表现母爱、儿童爱和自然爱,正如茅盾先生《冰心论》中所评:“憧憬着‘美’和‘爱’的理想的和谐的王国”。《笑》正体现了这种思想。
散文《笑》表达了作者所向往的境界:处处有欢笑,天地一片光明澄静。在那黑暗的时代,作者仍能以一颗爱与美的心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着实难能可贵。也正因为作者有着这样的心境才使她处处感受到爱与美。
冰心散文《笑》,最初发表在1921年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一号上。它是我国新文学运动初期用白话写成的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文章一发表,随即引起读者的注意,引起强烈的反响。后收入小说散文集《超人》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笑
百度百科-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