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关于纸的资料

关于纸的资料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关于纸的资料

造纸原料:芦苇、麦草和木材等。  纸浪费当止  ■树 立  从报刊中得知:近些年来,我国每年花在进口纸上的外汇仅次于石油和钢材;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纸制品消费国,各类纸和纸制品的消费量占世界纸消费总量的14%以上。  很显然,新闻出版业是国内的用纸大户,故透过上述现象不难做出这样的判断:朝阳性质的新闻出版业,其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这当然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除此而外,这个信息中是不是还隐藏着一些值得深思之处呢?  那么,我们不妨先做上一番自我审视:遍观国内各家报社,报纸竞相比厚已成大势所趋,一天几十个版的比比皆是,一天上百个版的也不足为奇;图书出版业也不逊色,重复出版司空见惯,最近那些字数不多但绝对不薄的书又被群众称为“注水书”;包装装潢业当然也不含糊,时下人们可算知道“货卖一张皮”的道理了,因此,无节制包装、过度包装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件货卖出的何止是一张、两张皮……类似的现象不胜枚举,但都适用于两句话:卖的是纸,浪费的是钱。  然而,大量的浪费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呢?需知,中国目前每年用于购纸(包括纸制品)的外汇已高达70亿美元;在我国造纸的原料中,废纸占有较大比重,但废纸又主要依靠进口,国家面临的外汇压力可想而知;我国每年大约产生400多万吨废纸,其回收率却只有30%。  新闻出版界人士对上述形势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否则,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节约用纸便无从谈起。此外,还有一本账也要算,即廉价厚报可能会使某个单位的局部利益有所增加,但它同时也使国家外汇的整体负担加重。没比较就没有鉴别,我们不妨也看看国外的一些做法:有关报道云,在一些先进国家,办公用纸一律使用再生纸;在废纸回收率上,日本为78%以上,芬兰城市里报刊的回收率几乎达到了100%……  掌握了上述基本事实之后,笔者以为,对“注水书”的瘦身、对厚报的“减肥”、办公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再生纸等等措施,就应该成为新闻出版行业里刻不容缓的自觉行为。  http://www.ekan.com.cn/ekan/bbs/topic.jsp?forumID=8&topic=4  http://news.qq.com/a/20050731/000380.htm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  造纸的过程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纸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造纸厂一般需贮存足够用4~6个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贮存中经过自然发酵,以利于制浆,同时保证纸厂的连续生产。经备料工段把芦苇、麦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产化学浆)或木断(供生产磨木浆),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内加化学药液,用蒸汽进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纸浆,或或把木断送到磨木机上磨成纸浆,也可经过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纸浆。然后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把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据纸种的要求,用漂白剂把纸浆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着利用打浆设备进行打浆。然后在纸浆中加入改善纸张性能的填料、胶料、施胶剂等各种辅料,并再次进行净化和筛选,最后送上造纸机经过网部滤水、压榨脱水、烘缸干燥、压光卷取,并进行分切复卷或裁切生产出卷筒纸和平板纸。如果生产要生产涂布印刷纸,则需要干燥中部或生产成卷筒纸后经涂布加工而实现。  除以上基本过程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过程,如蒸煮液的制备、漂液的制备、胶料的熬制及蒸煮废液和废气中的化学药品与热能的回收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3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