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金矿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三山岛金矿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三山岛办事处,属胶东地区典型的超大型焦家-玲珑式金矿,矿床规模巨大,矿体形态简单,品位稳定。
该区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胶北地体之胶北隆起区,西靠北北东向的沂沭断裂带,南接胶北地体之胶莱坳陷,北邻龙口断陷盆地和渤海坳陷,东靠与金矿成矿有密切关系的玲珑复式岩体。成矿区(带)归属胶东Au-Fe-Mo-菱铁矿-滑石-石墨成矿带。
1.矿区地质简述
(1)地层
该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分布广泛。太古宇胶东群郭格庄组仅零星分布于区内东南隅,其岩性主要为黑云变粒岩、石英岩等,走向近东西,与下部栖霞超单元、芦家单元呈韧性剪切接触。
(2)构造
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规模最大的为北东向三山岛-仓上断裂(F1),次为北西向三山岛-三元断裂(F3)和三山岛-仓上断裂下盘的北东向断裂(F2)。其中,F1断裂是成矿期的主要控矿构造,沿主断面稳定分布的断层泥对深部上升的成矿热液起到阻隔富集作用。因而,金矿的主矿体产于主断面以下。成矿后断层有较弱的活动,导致矿体局部破碎。而根据F3断裂内的基性岩脉中含有黄铁绢英岩的捕虏体或角砾等特点,认为该断裂是成矿后活动较强的断裂。
(3)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广泛发育,主要有新太古代、新元古代及中生代侵入岩。新太古代侵入岩主要分布在三山岛与焦家断裂之间,是胶东隆起金矿的矿源层;新元古代侵入岩在该区比较发育且分布广泛,呈岩株产出,岩性为中粒二长花岗岩,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在仓上及龙埠一带,呈北东向小岩株状产出,受断裂控制明显,其岩性主要为巨斑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与金矿关系密切,是形成大型金矿床的成矿母岩。
2.矿床特征简述
(1)矿体特征
区内共发现5条蚀变带,其中Ⅰ号蚀变带规模最大,受三山岛-仓上断裂(F1)控制。在20~56线之间共圈定金矿体16个,全部产于Ⅰ号蚀变带中。在F1主断面的上盘零星矿体有4个,编号为L0至L3;在F1主断面的下盘矿体有12个,自上而下编号为Ⅰ-1至Ⅰ-12。上述矿体中,以F1主断面下盘Ⅰ-1、Ⅰ-2矿体规模最大,其余主断面下盘矿体规模较小,主断面上盘矿体连续性一般较好。
Ⅰ-1号矿体,近地表,位于20~54线间,中部在24~48线间,深部在30~56线间,分布于F1主裂面以下的黄铁绢英岩顶部或中上部,赋存标高-10~-1646m。矿体呈较稳定的大板状,工程控制走向延长一般600~800m,最长1080m;倾向延深一般在1200~1800m,最深2360m。矿体走向12°~37°,倾向南东,倾角37°~52°。矿体平均厚6.08m,Au平均品位3.03g/t。
Ⅰ-2号矿体,赋存于F1主断面以下黄铁绢英岩的中上部,Ⅰ-1号矿体下盘。该矿体特征基本同Ⅰ-1号矿体。矿体总体呈较规则脉状产出,膨胀、狭缩现象明显。矿体走向14°~24°,倾向南东,倾角34°~53°。矿体平均厚10.23m,Au平均品位2.57g/t。
(2)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三山岛金矿属于破碎蚀变岩型特大型金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硫平均品位为3.20%,属低硫型金矿石。矿石自然类型均为原生矿石。矿石中有用组分以金为主,其次为银、硫。
矿石结构主要为晶粒结构,次为交代结构、压碎结构,少数为乳滴状结构、固熔体分离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斑点状构造,次为细脉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梳状构造、蜂窝状构造等。
标本名称 绢英岩型金矿矿石 编号 DB110 形成时代 燕山期
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册
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册
表面呈灰黑色,中细粒粒状结构,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磁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榴子石、石英、方解石、绢云母。方解石可见菱面体解理。Au品位为3.40g/t
成因类型 中温热液交代-充填型 产地 山东省莱州三山岛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