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报社评】当前,汽车行业应多一些正面、积极的引导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这几天,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复工”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始。汽车行业各企业同样不例外。让大家在“压抑”了一个月后,看到了“曙光”,不仅是控制疫情,更是经济活动和发展前景。
新冠肺炎疫情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段时间来,不少人从许多方面都作了分析,担心汽车行业会伤筋动骨成了舆论场的基调。这多少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压力和迷惘。总体看,有的侧重结论观点,缺乏数据支撑;有的带有情绪化,缺乏理性认识;还有的单凭简单的逻辑,就得出了具体数字的预测。不能真实、全面地说清此次疫情到底给汽车行业带来多大的影响,却多少传递了消极的因素,对行业发展不利。
其实,要说清楚具体的影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至少,我们要将涉及到这个关键问题的所有方面都考虑进去后,再回过头来说影响也不晚。这样的态度是当前汽车行业所需要的。换句话说,如果一味地强调甚至是渲染负面的影响,而忽略了应有的清醒分析和判断,一定会给人一种汽车行业除了被动应对、只能坐以待毙的感觉。舆论引导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
必须看到,汽车行业正经历着一次大的大挑战,这和此次疫情没有关系。过去的两年中,车市已经连续负增长。去年预测今年车市,负增长是大概率事件。许多车企今年会遇到经营困难也是大家的共识。如果将今年车市的下滑原因归结到疫情,而忽视了汽车行业本来就需要调整再发展的问题,这样的分析和判断是缺乏行业专业性的。
汽车行业中一些企业对今后如何发展的认识是有传统惯性的。总以为市场的回调是暂时的,是经济、市场周期性问题。没有看到近两年的市场回落核心原因是汽车行业面临着新观念、新技术的严峻挑战;没有看到汽车的概念从四个轮子一个发动机变成了移动出行综合解决方案,汽车的核心技术已变成了传统汽车行业完全不熟悉的“汽车四化”。市场的回调折射出的是我们这个行业在这些变化背后的全面落后,必须放慢脚步来一次大的调整。
可惜,看清这个大趋势的并不多。即使有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会因大家“你争我赶”抢市场而停不下来去调整。过去的近二十多年中,各企业在大干快上、挣了个盆满钵满的同时,也积压了不少的问题。萝卜快了不洗泥,卖出了太多的车,也留下了太多的消费者抱怨。这些欠账早晚都得还。
从这个角度看,此次疫情是汽车行业“难得”的一次“补课”时机。市场上没人买车了,不管是大企业还小企业、不管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谁也不用担心市场被人抢走了,就看谁先能静下心来做自己本来应该做的事了。
“补课”的关键一课就是认真研究消费者 。过去,不少企业都在讲自己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实际上这其中的“水分”很大。不能聚焦消费者需求,其实就是不懂消费者。此次疫情下,消费者关心的汽车就集中在了“安全”二字。如果一辆车不能有效阻隔飞沫、毒气,其他一切功能都白搭。我们注意到,吉利推出了有N95效果的高效复合空调滤芯汽车,很受大家关注。北汽、上汽等一些车企也围绕着消费者的这个需求强化自己产品在这方面的功能保障,同样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遗憾的是,也有的企业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有功课的缺失,这段时间仍然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把原有的车辆卖出去。这样的工作一定不在点上。
当前,汽车行业需要正面的、积极的引导。这对行业接下来的健康发展有利。这既要充分估计疫情带来的影响,又要客观看清行业各企业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说影响,先要算账。比如,每年的一季度都因为春节因素成为市场淡季。今年春节提前,前三个月都不是卖车的好时候。如果四月疫情明显趋缓,车市影响有限。再加上如果车企能抓住市场“暂停”时机做好调整,就能对冲部分因产品落后、新技术变化带来的影响。这样的算账应该被大家认识到。再比如,有人担心一些企业因疫情影响生存。而我们认为,只要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跟上汽车发展大趋势的企业,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活不下去的道理。这样的企业即使因疫情碰到了暂时的困难,政府部门也会想办法、出政策来帮扶。这样的帮扶政策我们已经看到了,相信还会陆续出现。这样的企业一定不用慌。反之,那些本来就有问题的企业,迟早会遇到生存危机,但与此次疫情无关。
疫情当前,复工在即,我们需要多一点清醒、多一分信心。这对汽车行业同样如此,非常重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