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大将粟裕一生的简历。

大将粟裕一生的简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大将粟裕一生的简历。

粟裕简介(粟裕简历)  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六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粟裕生平介绍  一、黄桥决战“出奇兵”  1940年10月4日下午3时,苏北黄桥镇一匹土城上,33岁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粟裕手举望远镜,注视着眼前这片敌我双方战火一触即发的土地。  黄桥镇,位于苏北东部靖江、如皋、海安、泰县、泰兴等县的中心。新四军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便于向南通、如皋、海门、启乐发展。只有控制了上述地区,才可以与我江南部队相呼应,控制长江通道,威胁日寇和顽军与江南守敌的联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蒋介石手下的反共“专家”、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即令其嫡系主力第89军和独立第6旅等部进击黄桥,以数倍于新四军的兵力与我决战。  当独立第6旅的先头部队抵达黄桥以北两公里半时,粟裕一声令下,我第1纵队兵分四路,犹如四把钢刀,将其切成数段,首歼旅部和后卫团,迫使其先头团回援,然后以一部从侧翼迂回敌后,乘势形成合围。战役的发展果如粟裕战前所料,激战三小时,第1旅被全歼,中将旅长翁达望着部下横尸遍野,掏出手枪自杀。  选择翁达旅为首歼对象,在兵家眼中是一步奇着。翁达旅,在韩德勤苏北16方兵力中,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全旅3000多人,一色的“中正式”七九式步枪,每个步兵连有崭新的捷克式机枪9挺,军官大都是“军校生”。按照我军一贯的作战原则,是先打弱,后打强。但粟裕这次一反“常规”,出真不意,击其要害。  翁旅被消灭后,韩德勤顽军主力第89军完全暴露,粟裕指挥部队发起总攻,一夜激战,89军军部被彻底歼灭。军长李守维亡图渡河逃窜,失足落水,戴着蒋介石授予他的中将军衔淹没于八尺沟河中。亲临前线督战的韩德勤见大势已去,率残部千余人狼狈逃窜。一个月后,新四军与刘少奇及八路军南下部队在海安胜利会师。  黄桥决战,是新四军在苏北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战役决战。歼敌1万1千人的辉煌战绩,留在了我军灿烂的战史上。曾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上将说:“粟裕作为一代名将,他用兵的最大特点,是深思熟虑,机断专行,在谋略上出奇谋,用奇兵,建奇功。”  二、苏中“七战七捷”  1946年7月的苏中大地,战云密布。在这严峻关头,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来到苏中前线。尽管进犯苏中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多达12万之众,而华中野战军只有3万多人,但粟裕信心百倍。他深知,丧失人心和骄傲狂妄是敌人的致命弱点。他不相信美国的飞机大炮会使对手成为胜利者。  战幕末拉开,便显示出了粟裕运筹帷幄的能力。他把初战的战场选择在苏中解放区的南部地区,这是个异平寻常的决策。迎击进犯之敌,我传统的战法是“诱敌深入”,但粟裕经过周密研究,从“时机、地点、部队”这三个关节考虑,认为在苏中南部地区作战要比纵深地区有利。  宣(家堡)秦(兴)之战,是苏中战役的第一仗。战斗于7月13日打响。在此之前,我军获悉,敌整编第83师、第49师和第99旅、第25师#井并乃刀勾分三路向华野大本营海安而来,拉开架势和我军拼消耗。对此,粟裕在野战军指挥部作战图前把手一挥:“恕不奉陪,我们专打他的一路!”宣、泰守敌整编第83师,原番号为第100军,是蒋介石嫡系部队,全新美械装备,美国教官训练,抗战后期作为远征军到过缅甸作战,战斗力较强。  对于这样的敌人能否首战取胜,包括毛泽东都极为关注。直到经过一昼夜激战,歼敌两个团、两个营并3000余人的战斗胜利结束时,毛泽东还亲拟电文询问:“打的是否即整编第83师?该师被消灭了多少,尚有多少?”  再战如(皋)南(通),粟裕利用敌人的错误判断,令王力强行军100多里,长途奔袭敌第49师,结果又一次出敌不意,万余敌人被歼。一次歼敌如此之众,解放战争开始以来还是第一次。战斗结束当天,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就发来电报:“庆祝你们打了大胜仗!”  敌人两战两败,自不甘心。国民党总参谋长陈诚田南京到南通,重申苏中“剿匪”决心,给受挫蒋军打气:汤恩伯坐镇南通指挥,白崇禧也赶到徐州督战。并调集第二梯队共6个旅的兵力分路合击我苏中重镇海安。而粟裕仅用一个纵队3000多兵力,英勇抗击了5万多敌人的轮番猛攻,并杀伤敌3000多人,而我伤亡仅200余人。创造了敌我双方伤亡15:1的新纪录。  四战李堡,彻底打破了敌人迅速解决苏中的美梦。五战丁埝、林梓,另一大收获是粉碎了号称国民党的一支“袖珍王牌军”——敌交通警察中队。实际上这是由美国特务梅乐斯和国民党军统特务戴笠合作训练出来的特务武装,比其他国民党军队政治上更反动。他们以“恢复交通”为名,专门对公路沿线我解放区进行“清剿”,配合地主还乡团血腥镇压人民。为了捕获我地方干部和民兵,他们竟在丁埝储存了几屋子数不尽的镌刻有美国字样的脚镣手铐。  到六战邪伯,七战如(皋)黄(侨),国民党损兵折将共达6个旅和5个交警大队,计5.3万人。  这便是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整个战役,只用了一个半月。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后来回忆说:“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要多。”  三、毛泽东破例跨出门迎接  常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毛泽东与同志、朋友、亲人交往,各有不同特点。党内同志交往,除非久别重逢,毛泽东很少表现出亲热,基本上是威严而不拘礼节的,言简意赅,直截了当。也不搞迎客送客之类礼节,当有人来向他请示汇报工作,他也并不起身,继续批阅文件。主席有时听了几句汇报,才作个手势:“坐么,坐下说”。对较长时间没见过的老同志,毛泽东要起身迎送,但很少迈出门坎。  1948年粟裕从前线赶到城南庄参加军事会议,毛泽东大步迎上,同粟裕握手,粟裕恭敬地握着主席的手,两人都非常激动,毛泽东这一次破的跨出门去迎接粟裕,成为毛泽东与党内同志交往中的一次例外。  事情得从一份电报说起。  1947年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深入中原国统区,完成了战略展开,使国民党军队陷入了被动的地位。蒋介石也改变了战略,以优势兵力迫使解放军进行长期的、无后方依托的连续作战,使三路大军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考虑,决定粟裕率华野的第1、第4和第6纵队渡长江南进,在南方数省实施宽大机动作战任务,以迫使敌人改变战略部署,吸引敌人二十到三十个旅回防江南,从而有利于三路大军歼敌。  电报最后让粟裕“熟筹见复”。  粟裕接到电报后,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军事、经济、地理等条件,经反复审时度势之后,认为尽可能多地把敌人消灭在长江以北。要打大歼灭战,集中兵力于江北有利,分兵渡江则不利。因此,他在报告中建议,刘邓、陈谢及华野主力依托后方(陇海以北)作战,以便得到足够的炮弹、炸药、手榴弹之补给,发挥现有装备之作用,以便大量消灭敌人。  毛泽东对粟裕的意见极为重视,要粟裕与陈毅前来面谈。陈粟随即启程,行程800余公里,一路上粟裕与司机轮流驾驶吉普车,于5月5日到达河北阜平县城南庄。  自1934年7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粟裕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参谋长以后,一直到1948年5月,粟裕已有14年没有见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了。十几年前,井冈山斗争时期,粟裕正是跟随毛泽东、朱德学习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十几年后,他自己已经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了。久别重逢,又是在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夕,双方都有无限的喜悦。于是便有了前面的毛泽东破例跨出门去迎接粟裕,两人长时间热烈握手的情形了。  四、“我是沧海一粟啊!”  粟裕虽有赫赫战功,却从不居功自傲。他对和自己一起工作的首长和同志们都非常尊重,处理重大问题都要事先请示,事后汇报,从不擅作主张。对上级的每一个指示,都要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在外出期间,每当碰到摄影记者,粟裕总是躲在后面。他自己不抽烟,但有干部战士到他宿舍时,他总要请他们抽烟喝茶,不抽烟的吃糖果,到了开饭的时候就留下一起用餐。下部队或去其它单位时,被哨兵拦住了,就自己下车,通报姓名和工作单位,还怕战士听不懂湖南话,常常摘下军帽,把帽子里的名字亮给战士看。  每逢有人提及粟裕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建立的巨大功勋时,粟裕总是淡然一笑,说:“我是沧海一粟啊!”谈胜利原因时,他总是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指挥;第二,参战指战员的英勇顽强;第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