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洞庭湖区中华田鼠爆发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洞庭湖区中华田鼠爆发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洞庭湖区中华田鼠爆发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1、人为捕杀造成生态失衡。  在利益驱动下,当地老百姓大规模捕杀蛇、猫头鹰等田鼠的天敌,是造成洞庭湖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  从表面上看,这场灾害是洪水泛滥造成的,但实际上,是当地自然生态被严重破坏,是我们平时对捕杀老鼠的天敌熟视无睹,任人滥杀的结果!  蛇和猫头鹰是老鼠最重要的天敌,这个道理连小孩子都知道,可就是没有多少人把蛇和猫头鹰当成朋友。当部分人靠捕蛇牟利的时候,没有人制止。人们仍然品尝着蛇肉的美味,忘记了生物链中脆弱的一环正从我们口中消失。生态被破坏和环境被破坏都有一个统一模式:一部分人因此牟利,然后是让更多的人受灾(如此次鼠逼人退),最后是政府埋单(如灭鼠一只奖励1毛钱)。这其实也在警示我们,人类也常有鼠目寸光时。有专家指出,正是蛇与鼬等田鼠天敌被滥捕,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东方田鼠成几何级繁殖,并称霸湖洲。  2、疏于管理造成防鼠漏洞。  对于鼠患,当地人见怪不怪甚至有些麻木了,“每年都会有的,只是今年更凶一些罢了。”据资料显示,田鼠闹洞庭并非首次:自1985年至2005年的20年里,洞庭湖区曾暴发过5次较大的鼠灾。而且鼠祸呈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在鼠患暴发时,为何仍有不少田鼠“翻越”坚固的防鼠墙进入到庄稼地、啃食农作物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堤防护人员对本报记者说:“有关官员疏于管理、甚至因为腐败,导致防鼠方面出现漏洞。”据该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政府都要向老百姓征收大堤防护费,用于大堤和防鼠墙的维护,“但当地一些官员竟把维护费挪作他用,而对于防鼠墙由于风化等原因造成的破损等,他们却视而不见,平时也不会去查看及时修补,一旦鼠患突然来临时,他们往往又惊慌失措,无计可施,只好眼睁睁看着大量老鼠通过防鼠墙的漏洞、缺口、破损处轻松外逃,窜入农田里毁坏庄稼。”这名工作人员摇着头对本报记者说:“恕我斗胆说一句,我们并不怕真正的田鼠,我们老百姓怕的还是另外的老鼠。”  3、围湖造田违反生态规律。  据了解,那些田鼠是在六月下旬突然水位增高后,被赶到稻田里、大堤上的。虽然媒体均称此次鼠患为该地区近十年中最严重的,但有关专家则认为,鼠情是每年洪水季节的正常现象,而又名沼泽田鼠或芦苇田鼠的东方田鼠,芦苇的根成为它们的主食。在我国,东方田鼠大体分布在两类地区:一类是东北等地的原始林区。在这里,采伐会导致成片沼泽地的生长;一类是沿湖、沿河地区,因为这些地方生长着芦苇。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邓址称,洞庭湖的鼠患原因还在于围湖造田埋下的隐患,“围湖造田违反了生态规律。它不仅必然引发洪水,而且还给田鼠创造了生存条件。”  据介绍,围湖造田工程始于数十年前,洞庭湖区许多林场、农场都是围湖建造起来的,目前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在这个曾是湖泊的区域里,这就意味着,退耕还湖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因此,鼠患势必还将持续下去。  4、追求利益引发鼠患。  据有关专家介绍,鼠情暴发的另一个原因是附近各县经济对芦苇的依赖。芦苇不仅是田鼠的美食,更是造纸的重要原料。“人们种的芦苇越多,沿湖的田鼠和造纸厂也就越多,鼠情也就越严重,污染也就越多。”据悉,洞庭湖周边曾有不少造纸厂,工业废物大量没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洞庭湖,对湖水造成严重污染,后经环保部门查处关停了,一家规模颇大名为金北顺的造纸厂由于排污不达标,在今年3月份也关闭了。当地有关官员坦言,由于追求眼前利益,之前确实有很多厂在生产过程中对洞庭湖造成污染,“我们也因此付出了沉重代价,相信大家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教训毕竟是惨痛的。”当地不少村民说,洞庭湖以前的水清澈见底,他们经常在里面游泳,后来由于沿湖工厂的污染,湖水被破坏,他们现在再也不敢下湖游泳了。  5、投毒造成新的破坏。  据了解,在这次灭鼠大战中被大量投放的是敌鼠钠盐粉剂和鼠克星水剂,因为它们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的鼠药。”鼠患之所以在一周左右得到控制,据估计,官方和民间共投放的毒剂不下10吨。而在鼠患严重的益阳大通湖区,从6月20日到28日,该地区各镇向外堤紧急投放灭鼠毒饵3万多斤(稻谷、米),药物毒杀的田鼠达40多吨。  不可否认,毒药在这场人鼠大战中功不可没。但鼠药让猖獗的老鼠大片倒下的同时,村民们也发现,家里养的猫和狗因为吃了毒老鼠,大多无一幸免,滨湖村村里1000多只猫所剩无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村民徐某说。也有专家认为,大量投毒致田鼠大面积死亡,不排除对新的食物链造成破坏,因此,有关部门应对死鼠进行妥善处置。